为提高学院学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解决18级同学们有关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渠道、内容、形式以及具体流程的疑惑,4月12日,学院实践部于第十教学楼A201教室举办了“激扬青春,实践筑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交流分享会。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刘玉春、阿苏尔哈等6位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为18级学子解答疑惑。
活动开始,围绕着团队建设、实践准备以及活动开展等相关问题,刘玉春和阿苏尔哈以自身的经历为例为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在分享过程中,针对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开展实践活动所应该持有的态度,刘玉春表示,一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决不能仅局限于半个月左右的所谓“调研”、所谓“支教”这样一种浮于表面的活动,而是应该学会将活动升华,提高实践参与者的学术视野以及学术思考。在讲述实践收获时,他谈到:“如果你不去进行深入的社会实践,那就根本了解不了真正的社会事实,对于自己所学也是永远停留在书本。”
谈到志愿公益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事宜时,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校级优秀团队、天翼互联网+国家专项团队问道彝凉牧负责人阿苏尔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们团队去年在凉山支教的故事,播放了支教过程中拍摄的视频。在谈到青年学子如何做公益时,他说:“我们去到那些贫困的地方,尽管不确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依旧想用20天的假期为凉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一些可能不多的改变,公益,我们始终在路上。”
暑期社会实践,从社会调研到山区支教,从开展科研项目到公司单位实习,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如何才能不浪费宝贵的实践时间?如何才能在短短的几十天内通过亲身实践有真正的收获?作为才进校的大一学子们无疑是没有多少经验的。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校级优秀团队子衿负责人罗荣在本次分享会上谈了几点他对于社会实践的深刻认识。他谈到:“实践,不是强迫去做,是真的需要锻炼提升,认识要对;过程更不是劳苦枯燥,是一种自我愉悦和认可,态度要对。”对于这些观点,陈一蕾、肖浪等人在分享过程中同样有所提及。对于团队内部建设,罗荣认为:“不是个人主义而是团队协作,相互弥补。”冯能也说道:“个人诉求与团队利益要协调,每位参与者都不能搭便车,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分享过程中,罗荣还谈到:“听说读写是基础,决定机会;人际交往是精髓,决定高度。现在的用心,就是为了以后奠基。” 实践因交流而多彩,生活因互鉴而丰富。一位同学在会后谈到:“大学以前,我几乎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寒假因为时间原因我也没有去做。今年暑假算是我参加的第一次真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非常感谢学院这次开展的交流会,学姐学长们的分享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本次分享会是一场饱含实践“干货”的大交流大学习,吹响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筹备工作的冲锋号。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暑期社会实践的了解,有利于同学们为即将到来的暑期社会实践提前做好精心准备,为学院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