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学生项目实践能力,2025年11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与人文学院在十教二楼小礼堂联合举办赛事分享会。近400名学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不断。
启航:三大赛事指引创新方向
活动开场,主持人、科创中心成员何雯蕊系统梳理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三大赛事的赛制特点与参赛流程,帮助同学们构建清晰的备赛认知,为后续参与奠定基础。
共鸣:经验分享照亮参赛之路
在经验分享环节,四位在科研创新与赛事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长学姐依次登场,从不同专业视角出发,分享了他们的实战心得与成长路径。
英语2022级毕婷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多项省级大创项目主持人,并在SSCI期刊有论文在投,她结合自身鼓励同学们脚踏实地,对赛事祛魅,敢于实践,并暖心提醒大家不必因所见成果而焦虑,“所有成就都始于平凡,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节奏。”

土地资源管理2022级董灿林,曾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金奖,并拥有发明专利一项。她以轻松亲切的聊天方式,分享了项目从0到1的组建经验,并给出实用的建议,组队应“重实干轻光环”,并强调“能创造实际价值的项目才是好项目”。她结合亲身经历,为同学们解惑,从项目来源、团队搭建到资源整合,一步步为同学们指明可行路径,并鼓励大家多尝试、多参与,在实战中不断提升。

社会工作2022级陈子墺曾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并成功推免至北京协和医学院。他则从“坚定方向,跨界融合”,连接创新实践与学业发展角度,详细解析了学校“95%学业成绩+5%创新创业成绩”的推免政策,为同学们的学业规划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他激励同学们多方探索,找准赛道,持续深耕。

法学2022级郭蕴之作为多项科研赛事负责人,以“选择你所热爱的”为核心,为法学同窗梳理了有效的科研路径。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学术规范,避开“黑刊”,并强调“问题意识”是研究的起点。他最后寄语同学:“科研仅占推免的5%,不必过度焦虑,但若选择开始,就应全力以赴。”

碰撞:多元视角激活创新思维
本次活动内容充实,氛围活跃。不仅系统拆解了三大赛事的参赛逻辑,更通过优秀榜样的真实经历,帮助同学们打破对创新创业赛事的认知壁垒,也激发了广泛的参与热情。许多同学在会后仍围住嘉宾继续交流,并纷纷表示对参与创新创业赛事“更有方向、更有底气”。相信在未来,更多学子将在创新创业的舞台上勇敢尝试,绽放青春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