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在雅安市上里镇的四川农业大学“新桐”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早早地来到上里镇社区服务中心,站在门口等待他们的是前来学习竹编文化的当地小孩,仅仅持续两天的竹编课堂,却在孩子们急切的目光中显得意义非凡。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收好工具,背上背篓,捡走地上的竹条,倒掉喝了半杯的茶水,杨爷爷准备走了。在前几分钟的时间里,爷爷一直忙着帮小孩们完善竹编,几根简单的竹条,在他手中仿佛拥有了生命,上下穿梭间,尽显生命的智慧。竹条承载的是手艺千年沿袭的魅力,老人弯曲的背脊隐藏着岁月侵蚀下不屈的灵魂。老辈人以微薄的力量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竹编文化课堂因为老人的存在,显得独具意义。一把镊子、一个背篓、一位老人,文化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得以传承。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爷爷,这个怎么编啊?我弄不好啊”小朋友拿着自己手里的竹编跑到爷爷面前。嘴上一边嘟囔着,脑袋一边随着爷爷的手一起晃动。也许竹编手艺对他们来说还很陌生,但经过课堂的教学,小朋友自己动手,与老人进行交流,不断磨合,老人与孩子的心更加靠近,文化传承的意义在这一刻得到彰显。一张课桌、一场教学、一次交流,却让文化传承的道路更加明亮,让我们拥有了前行的动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老人,发挥其余热;教导孩子,激发其潜能。待到晚霞满天时,少年更须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