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舌尖上的夏天

2017年07月14日 01:30作者:文/律草芳华团队点击:[]次



烧烤、串串是四川人盛夏夜晚火辣的享受。形形色色的烧烤摊上的食品安全可信吗?他们的监督管理如何运作呢?为此,学院律草芳华社会实践团队一行人,对“三小”(通常所说的“三小”是指小摊贩,小经营店,小作坊)的经营现状展开了走访调研。

79日下午3点,团队一行人来到雅安市雨城区华兴街。十多辆载着串串、水果、火炉、烧烤用具的三轮车横七竖八地停放在十字路口。一位已经摆好摊位的大爷,看着我们一行人,眼里露出不解。经过队员的解释,大爷欣然接受了采访,认真仔细的完成了问卷。

710日上午,团队针对三小监督管理现状,对雅安市雨城区工商管理局、消费者保护协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食监局)、卫生管理局进行了走访调研。骄阳似火也正如我们活力四射。

在对食监局一位女工作人员的采访中,我们问道,在“三小” 的监管方面,有没有什么工作难题时,她讲述了如下内容。

她说,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三小”的划分依据不同。依据其经营范围,经营规模,或者经营主体,雨城区暂时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所以,在执法过程中,会产生被监管者的抵触现象。她皱着眉头说,“一些摊贩不理解他们的工作,真的很恼火。”

雨城区食监局执法工作难,在于“三小”数量多,分布不集中、散乱。而执法的人员人手不足,执法的物力也不足。她说,平时接到群众对三小问题的投诉时,他们就是骑着电瓶车去执法,然而局里电瓶车也有限。

说到这里,我们采访队员笑了,“难道不是应该开着警车去吗?” 她扶了下眼镜,也笑了。

据了解“三小”的经营主体,大多是个体工商户,或者是没有营业执照的小摊贩。而他们的摊位或者门面大多的所有权都不是自己的,而是经过转让租赁等方式取得,有些实际经营者与登记的经营者不一致,造成在执法过程中难以确定经营主体,追究责任。尤其是,群众只是通过电话举报投诉时,他们很难根据群众的提供的信息准确找到经营的主体。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脸上略露出无奈的表情,微微皱起了眉头,似乎是回忆起了工作中的繁琐与苦恼。

整个采访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到食监局投诉时,要保留证据,以方便他们确定责任人,避免相关责任主体推脱逃避。”

在此,也要提醒大家,在享受盛夏烧烤的时候,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出现问题要采取正当方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