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期刚刚开始,法学院“童知计划”团队的同学们又再一次来到汉源县、名山区、上里镇等地的中小学对“儿童性教育课程”进行后期的评估、总结和推广。而这条漫长、曲折、困难重重的项目推广之路源于2015年初雅安市汉源县群团中心负责人给社工系胡家琪老师的一个求助电话。
接到电话后胡老师立即带队赶往汉源县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汉源群团中心和部分中小学老师,向他们了解当地儿童性侵具体事件和儿童“性教育”的普及程度。经过一番走访调研,团队同学们发现在汉源县,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儿童“性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儿童性侵事件时有发生,解决儿童“性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返校后胡老师召集社工专业同学组成了“童知计划”团队,师生开始围绕“农村地区儿童性教育”课题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数据的基础上,团队发现儿童性侵事件频发,仅在2013年至2015年间,全国被媒体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就达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名,最大受害者群体为小学生,其中农村儿童占比为23%。
虽然儿童遭受性侵事件频频发生,可学术界关于是否开展儿童性教育却一直争论不休。但在一项项真实数据的印证下,团队成员认识到在农村地区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紧迫性,可也被各种纷繁复杂的中外性教育研究模式和学术界的各种性教育观念所困扰。
“到底哪种教育模式才更适应中国农村地区孩子们”、“对于‘性教育’这一话题,团队成员自身都羞于启齿,我们该怎样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应该怎样把握好尺度,让孩子们去接触这些敏感的话题”、“怎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让小朋友们理解和接受”、“家长和老师们将怎样看待我们的活动,他们会不会反对”……,这些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直困扰着“童知团队”的负责人欧梦雨和同学们。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可团队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是展开了初步的探索,他们摸索着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展开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和推进。
“知道自己怎么出生的吗”、“课堂上有没有学习过人体生理结构”、“男生和女生有不同呢”、“知道该怎么防范性侵吗”、“面对性侵我们该怎么办呢”……,经过前期大量的查阅资料和反复讨论模拟,2015年11月,“童知团队”针对汉源县富庄小学的女孩子们开展了第一期的“儿童防性侵”大型专题教育活动,内容涉及儿童性侵案例分析、儿童安全健康技巧展示等板块。
第一次活动下来汉源群团中心的负责人和富庄小学的老师们给予团队高度的肯定和认可,同学们终于有了想把这一课题持续做下去的信心和底气。在总结首次活动不足的基础上,团队同学们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了后续的教育活动。从2015年11月到2016年5月期间,仅汉源富庄小学受益的孩子们就达到160名。
在胸中略有成就感的同时,团队同学们也开始了深入的思考:“既然汉源县都有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那雅安其他县乡地区有没有同类事件的发生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团队负责人欧梦雨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在周边各县乡展开实地调研,在走访中同学们发现儿童“性教育”这一课题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课堂很少涉及,甚至一片是空白。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走访,果不其然团队同学发现在雅安上里地区也存在类似的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随后团队立即与上里镇社区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儿童“性教育”课程也正式向上里地区推进。
拨开云雾见天日 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汉源的首期课程结束后,团队设计了问卷,选取完整参与课程学习的汉源县富庄小学的160名女童填写性教育效果评估问卷。此外他们还采用结构式访谈法,选取项目的志愿者、学校教师等就性教育的态度和儿童的转变进行访谈。在对前期课程内容总结评估的基础上,团队同学对“儿童性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订。
从2016年4月起,针对上里镇当地9—12岁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以“生理基础知识、性相关意识、安全健康技巧”为主题,内容涵盖“男生女生大不同”、“认识我们自己”、“身体内部变化”、“我们都是健康干净的”、“好孩子是这样的”、“另一个我”、“做自我的保护神”、“我该怎么做”的8次全新课程体系,这次课程真正地走进了上里镇中心校5个班的课堂教学,最终共有173名儿童完整参与了这一课程体系的学习。
为保证上课的质量,每次去上里讲课前,团队负责人欧梦雨都会组织授课同学进行试讲,其他成员便会模拟听课小朋友进行现场互动,大家一起模拟课堂中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讨论授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确保每次授课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
由于这次课程针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展开,团队成员还根据各阶段孩子们的特点设置出不同的课程内容。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乐于接受和理解,团队成员还设计了以情景剧、动画视频、游戏、手偶剧等课堂教学形式来讲解性教育相关知识。
为提高“儿童性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团队成员一方面把“儿童性教育”以课程的形式纳入到小学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给家长发放了操作手册并开展训练,加强了学校与家长这两个途径对农村地区的儿童性教育的介入。
通过这次后期成效评估,团队发现参与这批课程学习的儿童们对性生理知识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他们可以逐渐正视“性”这一敏感话题,并将性作为生命的本能之一。此外在性相关意识方面孩子们也建立了正向意识,能够做到尊重他人隐私,更加自尊自信自爱,并树立了较强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在健康安全技巧方面,男女生都能在学习与应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掌握应对青春期身体变化策略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自身的成长和发育。98.2%的儿童表示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认识到性侵的危害,也学会如何识别身边潜在的危险,掌握了应对的技巧和方法。90.5 %的儿童认为与周围同学交往时产生了变化,其中有明显变化的达到44.5%。
“我们以前也不知道该以怎样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们这些敏感的话题,这次川农大的同学们真的帮了我们一个大忙,真心的感谢他们。”上里中心小学的一位老师真诚地说道。
“哥哥姐姐们给我讲这些知识,我学到之后还告诉我妹妹以后该怎样保护自己呢!”一位小朋友在课后骄傲地说道。
当团队成员谈及活动开展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团队成员袁高洁深情地回忆到:“离开前我收到了一位小女孩送来的一束纸折的玫瑰花,当时我就哭了,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很想把这个课题继续做下去,帮助到更多的孩子们”。
当然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一些阻力,比如一个六年级的班主任就以“学生学习任务紧,要考试”为理由拒绝了参与了这次活动。
虽然项目的推广面临着种种困难,但“童知计划”仍在雅安周边地区的小学持续推广,从2016年10月起到现在,团队又开始在名山儿童之家等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社工专业工作模式继续开展儿童“性教育”。团队针对多个孩子的共同需求,组成互助小组,让他们之间互相帮助,以达到社工“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据悉,截止到目前为止,该项目持续开展两年,累计服务儿童达到420人,累计服务次数达222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000余小时。
通过对项目每次开展情况的评估总结和调研反馈,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团队发现儿童性教育不应该仅仅囿于学校和课堂,它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接下来团队将以雅安为中心,继续向周边地区的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辐射,从“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入手,把“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区支持”的综合型性教育模式向更多中小学校进行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