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位女生被多名女同学不停的掌掴、脚踹、辱骂,整个过程被打女生一直在哭泣,但施暴者却哈哈大笑,并用手机进行拍摄,施暴结束后被打者蹲坐在地上又被两女生拽着头发在地上拖行……,视频曝光后一时激起千层,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来自法学院社工2015级的何勇、陈玉霖等同学在了解到整个事件前因后果后也展开了的思考:专业社工应该如何有效地介入到校园暴力事件中?在校园防欺凌工作中,社工可以做些什么?教师、家长、学生应该如何三位一体地有效防止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同学们一方面联合反欺凌同盟者成立了“青少年零凌行动志愿服务队”,试图通过开展结构式课程,探索出一套家长、老师、学生、志愿者多位一体的反对校园欺凌课程体系,从而更有效地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他们依托参加学校首届公益大赛的契机,在得到与会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和专业指导的基础上,还获得社会公益组织芦山县友好家园在经费上的大力扶持。
摸着石头过河
7月5日,暑期刚刚开始,“青少年零凌行动志愿服务队”便打点行囊来到了芦山县清仁乡横溪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反校园欺凌课程体系的试点探索。
反校园欺凌课程模式在全国都尚未有健全体系,而适合农村地区开展的反校园欺凌课程更是知之甚少。团队所面临的困难与艰辛不言而喻。经过几番走访和调研,同学们发现横溪、大同村等地的家长和学生普遍对校园欺凌认识不足,反校园欺凌意识淡薄等问题。
针对横溪、大同村9-13岁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团队设计了以“反校园欺凌,我们在一起”为主题的5次学生课程体系,内容涵盖“我眼中的欺凌”、“为什么总是欺负我”、“角色扮演身边的欺凌现象”、“我们都是好孩子”等。其中“我眼中的欺凌”主要是倾听孩子们对校园欺凌的看法以及教会他们认识和辨别什么的校园欺凌;“为什么总是欺负我”则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从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的角度分析遭受欺凌的原因;“角色扮演身边的欺凌现象”采用绘本表演方式让大家亲身感知校园欺凌全过程,更直观地感受到校园欺凌事件对自身的触动;“我们都是好孩子”旨在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引导,教育大家要相亲相爱共同拒绝校园欺凌行为。
为呈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每节课前团队成员都会进行反复试讲,并在课程设计环节努力增进趣味性,确保孩子们能够学懂学好。在课程结束后,团队成员更是积极主动地贴近和走进孩子们。有的给他们补习英语和辅导作业,有的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拉进彼此心灵的距离。
山重水复疑无路
在随后开展的家长课程中,团队成员主要是以资源提供者和反欺凌引导者的角色和家长们一起探讨校园欺凌的具体问题,以引起家长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并明其害。同学们通过视频播放、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家长直观地感受到反校园欺凌的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但任何事件都非一蹴而就,虽然通过前期的授课成功地引起了家长们对校园欺凌的重视,但随着项目进程的推进,很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农村家事繁多,家长们忙于农事鲜少参加后续培训;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参加隔壁服务中心提供的暑期补习课程;在参加几次“零凌课程”后,孩子们也都兴趣减少。
“如何调动家长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欣然接受”、“怎样动员家长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如何把家长的需求和自己的课程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不冲突”、“家长固有的教育观念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转变的,如何让他们重视并接受零凌课程呢”……一个个真实存在的问题直接摆在了团队同学们的面前。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尽管面对诸多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前期课程结束后对家长和孩子们的跟着反馈,同学们发现参与课程学习的家长和孩子们大都改变了对校园欺凌的浅薄认知,对校园欺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辨别。一方面他们不再简单的把欺凌行为归于打闹嘻戏,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反欺凌的正向意识,能够做到尊重别人、保护自我。
“以前以为只有打、骂别人才是欺凌,现在我懂得了冷暴力也是一种欺凌行为”,一个小男孩在课后给同学们说到。
“我们也曾引进过其他反校园欺凌课程,但收效甚微。零凌行动志愿服务队针对农村孩童反校园欺凌课程的实践却再次让我看到了希望”,来自友好家园的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家长们对于反欺凌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业成绩。当孩子们被欺负后,大多家长选择以暴制暴以牙还牙,也有的家长选择容忍、息事宁人,但无论哪种对孩子的心灵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团队成员也深深地担忧。
众人拾柴火焰高
如何才能把项目深化下去?怎样把家长、社会融入到课程设计中?项目的影响面如何才能扩大?
面对一个个的难题和困难,同学们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在社工系系主任齐华栋老师和社会公益组织的指导和建议下,团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更深入的推进:课程设计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开展学生课程与家长课程,干预欺凌行为,让青少年认识到欺凌行为的因果关系与发生机制,从而引导其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预防欺凌行为的发展,掌握应对欺凌行为的方法,同时也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文化与青少年欺凌行为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经过第一阶段课程的实施,第二阶段将加入老师与志愿者的课程体系。既让老师认识到校园欺凌危害的严重性,反思过去处理欺凌事件的不当方法,了解并学习合理的处理方法,以建立系统的应对机制;同时也影响更多的志愿者,让志愿者学习更加专业的介入方法,建立志愿者对欺凌事件中不同角色的有效介入机制。通过这“反对校园欺凌20课”体系,继而引发起学生、家长、教师、志愿者的共鸣,期待在学生层面建立起反欺凌同伴支持体系,在家长层面建立反欺凌家长联盟,在学校层面建立反欺凌教师应对机制,在社会层面建立反欺凌志愿者联盟,最终整合各方资源,构建一个“反对校园欺凌网络”,从而让反对校园欺凌的行动能够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也意识到单靠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扩大课程影响,几经思索团队还进行了成员扩展,期待引起更多人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和重视,他们先后邀请了在宜宾、自贡、眉山、西安、延安、银川等12个省市的社会实践团队组成小分队携手共同完成反校园欺凌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