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2018年03月05日 00:00作者:黄志辉 宋子璇 李坤点击:[]次


今年寒假,学院动员组织学院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本次社会实践,法学院共组建13支社会实践团队,其中校级重点团队4支,实践始终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社会观察主题,内容涵盖了社会调研、公益行动、创业实习、政策调研等诸多领域。

立足专业知识,职场访问实习

本次学院全体大一学生都参与到职业访问中,学生放假前已经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软件"职视自我",放假后通过询问调查目前正在从事相关职业的前辈,详细了解该职业的行业现状、工作环境、相关待遇、工作所需技能以及他们的职业感受等各方面职业信息,增加对该职业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自身职业规划,初步确立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点燃心中梦想,追赶双“创”脚步

“新桐小组”是去年暑假就组建的一支队伍,半年时间里,他们一直致力于寻找竹编手艺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保护传统竹艺文化。今年寒假,他们响应党、响应学院号召,将实践与创新创业结合,再一次赴上里古镇进行创业实习。“在上里古镇实践的半个月里,我们在竹编爷爷和商家之间来回走访,进一步认识到竹编这个传统工艺的现实状况,更明确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也在一步一步的为竹编文化的传承努力着。”团队成员曾依洁感慨道。

“随缘组个队”和“无懈可击”等团队响应学院“学术能力提升计划”,在雅安市进行创业实习。

深入法检系统,探求社会现状

“颂系”团队聚焦社会未成年人犯罪热点问题,在社会实践中充分结合法学专业优势,旨在通过专业途径助力改变现状,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团队将成员分配至成都、泸州、遂宁三个地点,前往各个市县级的公安局法制大队、检察院未成年犯罪检察科和人民法院的刑庭,以及寻找专门的少年审判庭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未成年人犯罪调查小组,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了三个地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现况,为以后参加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做科研课题积累素材与经验。

“法苑精英”等团队走进德阳中级人民法院、雅安市人民法院,雅安同心律师事务所等基地开展职业实习,熟悉案件审理过程、认真研读卷宗、参与诉讼代理,将法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法律素养,为成为优秀法律人才奠定实践基础。

投身公益服务,探索模式体系

“民族地区减防灾”团队中大多数成员都曾参与过“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后社会工作服务”,完成为期三个月的服务后,他们再次返回灾区,继续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开展服务,积极探索出一套或多套民族地区灾后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团队负责人钟丹华介绍说:“四川每年的5月-9月都是灾害多发时节,我们不仅要在灾害发生后协助专业团队开展紧急救援和利用专业知识做好灾后服务,更需要通过对各类灾后服务的梳理,总结出一套或多套灾害应对协同机制,在今后减轻或预防灾害的发生上多做出一些贡献。”

“守护晨光”团队走进雅安市名山区贯坪区,以“校园防欺凌”课堂为中心主题分别开展面向孩子和家长的知识课堂,提高留守儿童对于“校园欺凌”方面的认识。同时,团队还开展了国学、体育、绘本等兴趣课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把握政策方向,助力人生梦想

“法于一”团队利用生源地跨省优势在重庆市、雅安市汉源县、阿坝州茂县三地开展政策调研,围绕国家新出法律政策、惠民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民众知晓度进行调查。

“号角”团队走进雅安市汉源县九襄镇开展十九大精神宣传活动,并立足依法治国大背景,以九襄新农村建设成就为依托,通过调研探究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基层政府群众工作模式五年变革,形成调研论文,对基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文化遗产”团队在巴中市开展对当地文化遗产的调研与宣传保护。

据悉,学院鼓励每个团队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充分结合,在整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寒假开始之前,学院从13支申报团队中,选拔出4支团队给予了经费扶持和后续的重点培育,以期学子们能把社会实践与科研兴趣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赛事更好地有机融合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