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大学生下乡支教:开课第一天,给彝族孩子不一样的世界

2019年07月31日 10:52作者:文/邓璃岚 图/田鹏志宇点击:[]次


经过校内层层选拔,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12名学子组成了川农法学院E问教育团队奔赴四川凉山,开展以调研·公益课堂·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来到了木尔乡中心小学,为该地约80名彝族小朋友带来为期两周的公益课堂。开课第一天,志愿者为小朋友准备了“经典古诗朗诵”、“花样手工制作”、“彝汉音乐结合”的课程。

据考察,该乡距离县城远,交通工具少,许多彝族小朋友火把节才去能县城,去过西昌市的也很少,出过凉山的基本没有。放羊、放牛、带弟弟妹妹、做家务、是他们的生活日常;探险寻花、翻山越岭、篮球跳绳是他们难有的乐趣。志愿们心怀热忱之心,希望带给彝族孩子们不一样的世界,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古诗古韵,探中华文化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品味古诗,如静品浓茶,越深入越浓厚。为了让彝族小朋友了解中华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志愿者们开展以学生教材为主,国学经典为辅的古典文学主题课。

推开教室门,小朋友们正端坐着,志愿者对他们微微一笑,边自我介绍,边转身于黑板上写下“一诺千金”四字,并随即问到“小朋友,谁知道这是何意?”孩子们微微一愣,便踊跃举手发言,“讲诚信!”“说话算数!”“值很多钱!”见孩子们积极发言,志愿者信心倍增,以“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故事为牵引进行讲解,季布一言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孩子们对此愈发感兴趣起来,嚷嚷着让志愿者多讲讲

随后志愿者为孩子们耐心讲解了古诗两首,旨在让孩子明白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到“柳暗花明”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推动古诗古韵的传承,是中华儿女的使命与责任。

花样手工,寻趣味天堂

清晨,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姐姐你手上的花好漂亮,可以教我折吗?”孩子们睁大的眼睛盯紧志愿者手中的纸花问道。“当然可以啦!好东西要学会分享对不对!”志愿者蔡兵答道,“除了折纸花,还有水墨画哦!”志愿者徐春艳附和着说。“哇,好喜欢,姐姐我们快开始吧!”孩子们兴奋又急切的说道,志愿者们抿嘴一笑,随即为小朋友们分发五色彩纸,“姐姐我想要红色”“姐姐怎么叠三角形呀?”“哥哥是这样折吗?孩子们稚嫩的声音萦绕耳旁,让志愿者们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

教室里,孩子们专注的折叠着手中的纸花,志愿者穿行他们之间为其答疑解惑,很快在志愿者和小朋友的共同协作下,一朵朵漂亮的纸花绽放在他们中手中,惹人怜爱。志愿者用趣味手工给孩子们平淡如水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给了孩子们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彝汉音乐,求最美歌声

站在操场上,一阵阵悠扬的歌声从教学楼传来,寻声而去,二楼的左角教室里孩子们在志愿者阿来木呷的带领下齐声唱着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即使他们衣服脏乱,脸蛋花了,但却挡不住那纯真脸庞上的微微笑颜,彝族的孩子果然纯真、良善且能歌善舞。

“大家都会了吗?有人愿意主动献唱一首么?”志愿者阿来问道,教室瞬间安静了下来,大家你瞅瞅我,我看看你,有些羞涩,一个瘦小黝黑的女孩举起右手“阿来哥哥,我可以吗?”,她弱弱的问道,“当然,大家掌声欢迎!”志愿者示意她站起来唱,“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很棒!”志愿者对着女孩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她坐下。这首歌曲调轻松、欢快,不仅书写了儿时青涩、灿烂、美好的时光,更是倾吐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志愿者希望伴随着欢快的歌曲,让这次公益课堂成为木尔乡孩子美好童年的一个剪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扶贫先扶智,教育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战,要想推进木尔乡地区教育事业稳步前进,国家是核心骨,地方政府是主力军,人民群众是先锋队。支教的志愿者首当其冲是先锋队的一员,深入贫困山区,关爱留守儿童,是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使命担当,初心不改,责任在肩,即使没有能力去改变,也有责任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