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红色纽带团队”来到雅安市名山区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红色文化,探访红色事迹,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下进行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聆听过去的故事
历史存于过去,精神却永垂不朽。上午,在副院长杨科毅的陪同下,团队找到了曾经的抗美援朝老兵张仕贵先生,目前他作为社会人员生活在名山区新店养老院,屋内陈设简单,一张单人床,一张木桌,一台电视机,仅此而已。
随后,张老先生从衣柜里拿出了他珍藏的“抗美援朝革命老兵纪念授带”,他告诉团队,他在18岁时参加的抗美援朝战役,当时和他一起参战的战友如今仅剩他一人。在讲到1952年他所经历的抗美援朝战役时,张老先生一度哽咽,不时用手擦拭眼泪,“那个时候,我们是什么能吃就吃什么,枇杷树皮、猪草我都吃过,还有好多人就是白白被饿死的啊。仗一打起来,每天都是死伤不断,我真的很庆幸自己还能不缺胳膊少腿的活着回来。”
在与张老先生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对上个世纪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团队成员刘萍这样说道:“在如今和平安稳的新时代下,我们真的很幸运,但做人不能忘本,我们一定要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让历史活在当下。”
探访当年的烈士
据史书记载,红军百丈关战役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一场大战,有一万多名革命战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永远长眠在了名山大地 。
下午,杨副院长带领团队来到安市名山区的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参观走访,他告诉团队,这所纪念馆以“尊重历史,面向未来”为设计理念以记录当时的战争史实。纪念馆大门外伫立着一块高达15米的纪念丰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团队成员在纪念碑下驻足凝望,对当年的革命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进入馆内,团队成员认真观看墙上的一帧帧战争场景 ,馆内的一件件战争文物,配合着杨副院长的讲解,团队成员对百丈关战役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红色纽带团队本次的实践活动通过听与看将过去和现在相连接,一方面,有利于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团队更好的传承红色精神,将宝贵的红色文化财富发扬光大。
据悉,红色纽带团队还将在名山区实践的一个月里探寻更多红色足迹,访问更多革命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