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廖红霞:笑与云卷云舒,心系学子学事

2019年06月06日 13:36作者:​​文/曾贵香点击:[]次


人物介绍:廖红霞,中共党员,法学院法学系副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雅安市雨城区法院人民陪审员,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主要承担《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各论》、《刑事侦查学》等课程的教学。近年主持省级课题三项,主编《婚姻家庭法概论》,副主编《知识产权法》,参编《经济法》,2016年获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一等奖。

 

上善若水,教源于心

26年的教学,9490天的兢兢业业,源于一份热爱。“我喜欢年轻人的活泼与朝气,与他们的教学相处,是促他们进步,也使我成长,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是青春不老的秘诀。”谈到从事教师的原因,廖红霞这样总结道。

上善若水,是廖红霞的座右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如她对教学的认知一样,应当是包容的,能承载万物,能自然随心。从教源于心,从法学之教源于趣。教学之初,廖红霞在政治教育上育人11载,但对法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她一直在闲暇之余研磨法类书籍。2004年,正逢学院建设改革,她顺从内心,转向了法学教育,至今已在法学岗位上工作15年。

外而不争,内而自省,二十六年来,廖红霞始终以“专业、专注、正直”来要求自己。她认为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为专业,若是身为老师,专业不精,知识浅薄,何谈育人,何以解惑 ;二为专注,除了教学,廖红霞亦醉心于本职科研,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善于自我思考、总结; 三为正直,她认为品行是个人不可或缺的修养,身为老师,更应正直有礼。

 

事必躬亲,教践于行

育树育人先育己,心正、身正再而学风正,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教学态度,廖红霞事必躬亲,一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将教学做到最好。

转向法学教育之初, 前期的教学困难不言而喻。为了这“半路出家”的法学教学,廖红霞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际,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她把自己当作“学生”,开始了多方学习,提升自我。理论深度不够,就课下多钻研,多探析,每一次备课下来,她的书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笔记。除了书本知识的加深理解,为了更加融会贯通,把握每一个重点要点的灵活运用,几乎每一期的司法讲堂她都不落下。专业之间的教学方式存在差异,她便经常与学生同坐法学课堂,虚心向同行学习,借鉴其他法学老师的教案,一点点剖析,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此外,廖红霞还经常与学生交流,透过他们的提问与想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探寻最佳的课堂学习方法。在渐渐摸索出教学方式后,她也没有放松,而是在课外继续钻研理论 ,参与课题,编撰教材,在教学外不断的提升自己,塑造自己。

于她而言,教师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一份初心与使命。尽职尽责,醉心教研,是廖红霞这26年最好的写照。

 

融情入理,教传于乐

 “学生和老师都是平等的,我更愿意去与他们做朋友。”多年的教学,反复的摸索,廖红霞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案。

她认为教学不是教条,不是真理。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的价值判断。所以廖红霞从不在思维上束缚学生,而是喜欢透过案例的正反两面让同学们进行剖析与解答,看判决是否合理,处理是否公正,更好的锻炼其专业技能和思辨能力。对待学生的提问,廖红霞也不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了事,而是利用反问提问者的看法,找出他知识的缺漏,再进行讲解和补充。

对于课堂氛围,她认为应当是严谨中不失活泼。科研精神是严谨不容差错的,廖红霞就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调研,切实考察,仔细记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教学知识是活泼跳脱的,密室逃脱、角色扮演、狼人杀、犯罪策划、破案解密等课堂活动,都是廖红霞充分结合课程的专业性特点进行准备的,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将知识融于实践,融于理解。

“我很喜欢廖老师,她给人感觉特别亲切,也很有趣,每次上她的课都有新惊喜和新趣味,总是将理论与案例或游戏结合起来给我们分析,原本很难的知识一下就明白了,有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感觉!”对于廖红霞的课,同学们好评满满。

 在廖红霞心里,成为学生信任和喜爱的老师是她努力工作的目标,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在教学岗位上一直坚守初心,不计得失,从一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