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胡家琪:三尺讲台的“舞者”,点燃兴趣的“火种”

2019年04月22日 13:25作者:文/龙雨奇 曾贵香点击:[]次


胡家琪,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硕士,成都市社会工作专家库成员,雅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实务领域为社区社会工作和儿童社会工作等研究,承担《小组工作》等课程的教学。近5年来共主持和主研省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荣获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一等奖、成都市“锦基金”第三届“金拇指”大学生公益项目创新大赛最佳指导老师奖。 


以兴趣为航,演绎“舞”彩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家琪深谙这个道理,为了让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真正有兴趣、有动力、有想法,她采取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以别出心裁的导入语,营造出“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并通过高参与高互动的方式,充分挖掘社工专业的魅力,展现其动人的风采。

她认为教学不仅是“单纯”的授书,课上问题互动、思想交流更为重要,这也让她的“授”在最大程度上成为同学们的“受”,与传统理论课的枯燥和乏味截然不同。

在引发兴趣,授予方法之后,胡家琪还有另一套教学思路。一是以人为本,了解学生需求,开放课堂、解放天性;二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她认为课堂就是给学生犯错的地方;三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重视教育环境,亲和待人,在讲解中让课堂变得轻松融洽,在提问中加深知识印象,在追问中引发深入思考,在引导回答中循循善诱,巩固拓展。

“不枯燥,不乏味,不死板,胡老师的课堂自由度很高,她从不照本宣科,经常同我们进行互动,课堂游戏也很有意思,让我们寓学于乐,每次上她的课都很期待。” 对于胡老师的教学,同学们的评价极高。同学们一开始对于社工专业并没有太深的认知,但胡老师让他们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社工,带着暖人的气息。”

 

用真心关怀,指点学途迷津

 

如何做好向大学生活的过渡?这对刚入校的新生来说显得极为重要。面对学生们新奇过后的迷茫,胡家琪以自身为例,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为学生答疑解惑,指点迷津,积基树本,并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理解他们,用心付出。

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胡家琪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日常搜集讲解相关的就业、考研信息,并利用学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未来道路,树立正确的航向。为了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她课下也时常与大家沟通,当发现少部分还存在对未来的迷茫或创新创业科研能力缺乏时,会努力探寻适合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和方向,一对一的进行帮扶。

若课外能力缺乏,胡家琪就自己带队,把小班同学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带领他们做项目,开展实践实务,进行调查科研,指导撰写论文,参加赛事……从学业到生活,从科研兴趣带领到比赛指导,胡家琪一点一滴的陪伴着。

“在她们还不懂还迷茫的时候,我就带着他们做,教他们做,慢慢学生自己就会有思考,有规划了。” 胡家琪说。

2015级社会工作系学生邓钤文正是在胡家琪的指导下赢得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大赛的全国银奖,对她而言,给她帮助最大的人莫过于她的导师胡家琪。

当问及胡老师,邓钤文同学很感激:“刚进校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是胡老师带着我们做项目,参加比赛,让我们在大学的起跑线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在第一次参加公益大赛的时候,繁琐的程序和反复的熬夜修改让我想过中途气馁,是胡老师循循善诱,一点点帮助我们找回信心,最终取得了金拇指的金奖。随后的创青春,互联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等,都是胡老师带领我们,指导我们,用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推动我们更好地进步。不管我们有什么方面的疑问,胡老师都会耐心的解答。非常幸运,大学能够遇到如此一位恩师。”

“胡家琪老师更像是妈妈一样。”这是学生对她最多的评价。学习课程的灵活教授,课外能力的尽心培养,生活相处的无微不至,面对胡家琪的倾心奉献,其小班也展现出傲人的成绩。其中小班4舍524寝室就取得了宿舍4人全部保研或考研到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好成绩。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生活的另一种样式,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它的真善美。”作为一名社工系教师,胡家琪很自豪地说,社会工作系是一门公益性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更要唤醒学生们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她始终秉承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让他们用自身的经历去体味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心之美的原则,激发他们自主自学以及实践的能力,推动他们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正是出于对专业的热爱,胡家琪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保持同样的热情,竭尽所能地散发着自身的光和热,用心关怀,真情引导,成为了专业学子前进方向上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