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全体师生:
为营造创新创业的育人氛围,全力备战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互联网+”院内预选赛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法学院团委
二、参赛对象
在校生(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以及毕业五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均可参赛。
三、主赛道参赛项目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
2.“互联网+”制造业;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
5.“互联网+”社会服务。
注: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以上类型,积极鼓励各种类型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
四、参赛项目要求
1.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2.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人情况、股权结构等材料。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以上的参赛项目,在全国总决赛时需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3.大赛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网上报备。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队成员不少于3人,且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备的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且不得借用他人项目报备。
4.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要求,只能在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中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备。已获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参加本届大赛。
五、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且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8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8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
4.师生共创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以下简称红色赛道)
(一)参赛要求
1.项目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同时在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2.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人员3-15人(含团队负责人)。
3.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6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已获往届全国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5.没有参加本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不得参加红色赛道比赛。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商业组。
1.公益组: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红色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师生共创的商业组项目不能报名参加红色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七、作品提交
1.请参赛团队在4月20日18:00前将参赛作品电子版发送至法学院团委创新创业分中心邮箱(3563094638@qq.com)。
2.项目计划书要求使用学院统一封面(附件1),格式要求正文使用小四号字体,采用单倍行距。
3.除项目计划书以外,参赛团队需提交团队成员信息表(附件2)等相关材料。
八、奖励方法
1.报名参赛团队均可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版块加1分,院级立项2分,校级立项3分(团队不重复加分,按最高级加),获奖团队加分参照第二课堂成绩单标准另算。
2.国赛、省赛获奖团队学生参照《学生工作管理规定》颁发证书和奖金。
3.省级以上获奖团队指导教师按学校教师奖励办法计业绩分和奖金。校团委对省赛金奖和国赛团队指导教师单列奖金,其中省金奖3000元,国金奖2万,银奖1万、铜奖5000元(按最高获奖级别奖励,不累加)。
4.省赛获得金、银奖团队的指导教师可按照四川省教改项目立项程序牵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申报名额单列,同时该获奖项目亦可作为教改结题的重要成果。
5.在大赛报名系统关闭前,参加 SYB 培训并结业的同学以第一作者组团报名参赛,成功报备后方可在综合测评或第二课堂成绩单中获得 SYB 结业分(技能提升板块2分、创新创业参与分1分),否则只记录不记分(具体名单见附件3);非 SYB项目参加网上报备的团队均可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板块给予 1 分参与分。
九、其他事项
1.因今年国赛正式文件还未下发,通知文件来源于去年国赛通知文件修改发布,如果今年有调整,我们将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各位老师、同学们可以根据通知内容提前开展选题、组队、指导等相关工作。
2.期望报备数量,法学院共计50个主赛道项目以及32个红色赛道项目。
3.如有疑问,请联系法学院团委创新创业分中心同学。
报名答疑群:970012353
李柳芯QQ:2717633918
邹海琪QQ:1901968983
宋超QQ:1400884374
曲木史作QQ:2939689046
共青团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委员会
2021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