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大学生们融入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良好时机。在做好科学防疫的基础上,学院各专业学子以专业视角出发,围绕“弘扬法治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等主题深入四川、重庆、贵州、辽宁等省市持续推进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特色充分结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用实践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常态疫情时代,从民声看民生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学院“民声民生”实践调研团队通过线上问卷加实地调研的方式对重庆市黔江区的小微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乡镇中小微企业的复产复工情况。团队成员在实践调研中,注重收集群众的反馈和意见并以此为研究基础,客观分析中小微企业抗击疫情的举措和能力,为小微企业在疫情时代经济的恢复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方向。“重庆调查团”在永川、江北、垫江、秀山等地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模式,以社区为单位调研各社区疫情防控管理政策,为疫情防控下的社区治理献计献策。
聚焦法农融合,共筑基层建设
“法源”乡村法治建设实践团、乡企法治邮递队立足关注乡镇企业内部法治建设现状,走进省内中小型乡企开展调研,助力基层法治发展。截至8月初,团队多位成员分别前往定陶县爽壹淀粉食品厂、四川龙腾铁路器材有限公司、雅安市名山区古蒙井茶厂等中小型乡企,针对企业人才法治素养水平、法律知识普及程度、企业法务工作管理现状进行了针对性调查。团队成员致力于充分了解乡企特点与需求,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法律知识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探索基层法治发展新路径。
深入乡境生态,探寻保护密匙
当前农业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水污染源,对于如何加大农村水污染治理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法间“乡境”团队在四川成都、江油、广安等地陆续开展了调研活动。围绕乡村环境治理的主题,团队将问卷调研与实地采访相结合,在明确各实践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收集整理各方生态保护措施及成效,并基于法学专业优势提出更为相关理论建议,促进居民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支教帮扶倾真情,服务民生暖人心
深入乡村一线,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童心同行团队分别在宝兴县大溪乡罗家坝村和烟溪村共计开展了6次活动,两地参与儿童累积40余人。团队成员还在大溪乡的罗家坝村和烟溪村以“专业实践+课业辅导+游戏结合”的形式开展支教,包括为部分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性质的小组工作以及对部分儿童开展小游戏和暑期作业辅导,推动乡村社工站建设,助力儿童快乐成长。
聆听民声,立足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探索,显露人文情怀;扎根乡村,着眼基层法治建设,展现专业素养;深入一线,着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严谨态度;支教帮扶,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践行服务理念。法学院学子通过社会实践有效途径,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服务人民的实践有机结合,奋力践行青年学子使命担当。

在重庆市秀山县调研疫情防控下的社区治理

在成都东部新区龙泉湖社区调研环境保护

在水厂实验室向操作师了解当地水质

在雅安市宝兴县大溪乡与孩子们一起做纸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