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春雨润种业,产权固本育新种 ——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服务团

2025年07月24日 18:52作者:廖婉莹、李薇 审稿:周海波点击:[]次


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服务团于2025年7月8日至7月14日深入雅安市多地乡村及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探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基层实践路径。

葫芦村:村民围坐畅谈种业,点亮基层普法道路

7月8日,法润良种服务团在葫芦村通过情景剧表演、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普法活动,将种业保护知识传递给村民。在与村干部郑万凤等人的深入交流中了解到,当地村两委坚持在春耕时节走访农户、召开坝坝会,反复叮嘱村民正规渠道购种、保存票据的重要性。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基层工作逐步将种业保护意识融入村民日常生产生活。

柏香村:唤醒村民维权意识,打破“知假不诉”困局

7月8日,服务团在柏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普法。针对村支书黄政全反映的“辨伪难、维权难”问题,队员们用“保存票据、农技鉴定、热线投诉”十二字口诀,为村民提供可操作的维权指引。这场带着泥土芬芳的宣讲,既解开了农民的心结,更在希望的田野播下了法治的种子。

桂花村:全力攻克取证难关,探寻源头监管路径

710日,服务团在草坝镇桂花村调研发现,农户虽正规购种仍遭套牌、假冒侵权,同时因举证难、种植环境干扰等,村民维权意愿偏低。服务团通过案例讲解、情景剧演绎等方式普及维权知识,并与当地靳吉国主任共同探讨如何建立“防救并举”机制,提出强化源头监管与畅通维权渠道并重的解决方案。

部门联动守护良种,法治深耕润泽三农

雅安市人大常委会以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订为契机,创新构建种业法治监督体系,在确保法律落地的同时,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种业保护新路径,让法治阳光普照田间地头。

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芦山、天全、雨城三地农业农村局充分发挥关键作用。他们通过严格市场监管、创新普法宣传、强化部门协作,构建起全方位的种业保护体系:既规范市场秩序,又提升农户维权意识;既探索侵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又通过政策扶持推动种业升级,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天全县司法局聚焦普法“最后一公里”,组织联村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通过“以案释法”引导村民依规购种、留存凭证,并同步督商户规范经营,农户主动维权意识显著上升。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则创新种业司法保护机制,依托专业力量破解技术鉴定难题,在农民自留种等争议问题上既坚守法律底线又兼顾乡土实际,以专业裁判守护种业创新,用司法温度平衡各方权益。

法源法治“农”门阵之法润良种服务团采用田间访民情+案头研建议”的工作模式,构建起覆盖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闭环。此次实践不仅为雅安市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探索出法治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让村民在法治护航中收获生产安心与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