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指导精神,学院于今年5月启动了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之征文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月4日下午,学院在文法楼119、112教室分法学与社会工作两个专场,举行了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项目之征文大赛颁奖会暨学术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周海波、副院长兰婷,青年老师李松杰博士、刘任博士、蒋昇洋博士、包坤博士、罗秋宇博士出席活动,100余名学生参与。
在简洁而隆重的颁奖环节,周海波、兰婷及参会老师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证书。在学术分享环节,各专场一等奖获得者分别就获奖论文作了深入交流。
社会工作专场中,桂宾同学就其获奖论文《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分享了研究设计与实地调研心得,介绍了如何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社区养老服务的现实困境;汪其鑫同学则围绕《农村老年人数字素养与社会参与研究》这一主题,阐述了量化研究方法的应用技巧与数据分析要点,为低年级学生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钱正楹同学结合自己公开发表期刊文章的经历,作了经验分享。

在法学专场,李浩然同学就其获奖论文《类别股视角下土地经营权入股“保底分红”的章程自治进路》分享了如何从实务案例中发现真问题,并运用法学理论构建解决方案的研究路径;周子杨同学以《未成年人盗窃犯罪实证分析与综合治理路径研究》为例,详细讲解了司法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展示了实证研究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价值;孟虹利同学则围绕《保障林农权益的林业碳汇交易制度研究》,分享了跨学科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为同学们拓展研究视野提供了新视角。

随后的教师点评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 各会场指导教师对获奖作品进行了细致点评,在充分肯定论文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的同时,从研究方法、理论深度、写作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社会工作专场指导教师指出,获奖论文体现了学生们扎实的田野调查功底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法学专场指导教师则强调,获奖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新时代法学人才的培养方向。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本次活动既有高水平的成果展示,也有实用的经验分享,为今后的学术探索与专业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法学专业学生惠晨阳谈到:“无论是获奖作品的深度,还是老师和学姐的细致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对今后的论文写作和专业学习更有信心。这正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调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动体现。”
本次征文大赛暨学术分享会的成功举办,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文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展现了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为培养新时代卓越法治人才与社会治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